阿鞞跋致_360百科
阿鞞跋致,又稱阿惟越致,依菩薩心行清凈程度劃分的修行位地之一。一般譯作不退轉位,在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中稱為菩薩地,下一個位地是如來地,上一個位地是辟支佛地。《圓覺經》中的”入地菩薩”即是入菩薩地菩薩,也就是阿鞞跋致菩薩。
大智度論〔卷27 〕 阿鞞跋致地 慧集(珍藏版)
日期:2020/12/14 08:25:51 喇 嘛 網 編輯部 報導 大智度論卷27 阿鞞跋致 慧集 ( 珍藏版 ) 大智度論卷第二十七 龍樹菩薩作 後秦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 【經】「欲過聲聞,辟支佛地,住阿鞞跋致地,當學般若波羅蜜!」 【論】問曰: 菩薩入法位時,即已過聲聞,辟支佛地,住阿鞞跋致地,何以故復說?
阿鞞跋致[阿鞞跋致]
又稱阿惟越致,依菩薩心行清凈程度劃分的修行位地之一。一般譯作不退轉位,在《大般若波羅蜜多經》中稱為菩薩地,下一個位地是如來地,上一個位地是辟支佛地。《圓覺經》中的“入地菩薩”即是入菩薩地菩薩,也就是阿鞞跋致菩薩。此位菩薩斷盡妄心,唯余菩提心,故稱不退轉。
阿鞞跋致-「不退轉地」-三不退 @ 格林達拉 :: 痞客邦
「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眾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」 那麼,我們把這個阿鞞跋致,給諸位作一個簡單的解釋。這是梵語,中國文的意思叫「不退轉地」;裡面包含著有三個意思,就是三不退:位,行,念。前 …
帶業往生與不退轉
」[4]經文之「阿鞞跋致」又稱「阿毘跋致」,「阿惟越致」,譯為「不退轉」,指不退轉直至成佛。 足見,天如惟則舉出經證說明往生極樂世界之眾生皆得不退轉位,即便是「帶業往生」之惡業凡夫,也能夠獲得不退轉,在在表明彌陀淨土法門的殊勝。
藕益大師:什么叫阿鞞跋致?--學佛網
阿鞞跋致。此云不退。一位不退。入圣流。不墮凡地。二行不退。恆度生。不墮二乘地。叁念不退。心心流入薩婆若海。若約此土藏初果。通見地。別初住。圓初信。名位不退。通菩薩。別十向。圓十信。名行 …
阿鞞拔致
阿鞞拔致,梵語 avinivartaniya,音譯為阿鞞拔致,阿惟越致,阿毗跋致;作不退轉,必定之意。 退乃是退(聲聞,緣覺之位),即由所證得之菩薩地及所悟之法退失。反之,不再退轉,至必能成佛之位,則為不退轉。 《阿彌陀經》云 ∶ 舍利弗。 於汝意云何?彼佛何故號阿彌陀?
阿惟越致_360百科
阿惟越致,「阿惟越致」,又作阿鞞跋致。譯為不退轉。是菩薩階位之名。 義項指多義詞的不同概念,如李娜的義項:網球運動員,歌手等;非誠勿擾的義項:馮小剛執導電影,江蘇衛視交友節目等。 查看詳細規 …
何謂「阿鞞跋致」 ?
8/11/2005 · 「阿鞞拔致」,梵語avinivartaniya,音譯為阿鞞拔致,阿惟越致,阿毘跋致;作不退轉,必定之意。退乃是退步,退墮之意,指退墮惡趣及二乘地(聲聞,緣覺之位),即由所證得之菩薩地及所悟之法退失。反之,不再退轉,至必能成佛之位,則為不退轉。
往生的最核心利益–阿鞞跋致
你說他圣人,他不是,但又是阿鞞跋致;你說他不是圣人,他又是圣人。 所以用我們這個世間的通途教理沒有辦法去詮析他的身份,功能,作用的。那么這一點是往生的最核心利益,得到三不退之后的阿鞞跋致菩薩,大多數都是一生補處位,那就更殊勝了。
大安法師:往生的核心利益 阿鞞跋致--學佛網
“又舍利弗,極樂國土,眾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。其中多有一生補處,其數甚多,非是算數所能知之,但可以無量無邊阿僧祇說。” 這一段所揭示的殊勝利益,正是阿彌陀佛大愿的展開,彰顯;也體現著阿彌陀佛令一切眾生究竟圓成佛果的悲智,本懷。
阿鞞跋致相
《大智度論》卷74〈轉不轉品 56〉:「阿鞞跋致菩薩深愛樂法故,聞即心[*]深,衣毛皆竪;念佛大悲,則歡喜[13]悲泣;或於甚深法中生大歡喜,當知是阿鞞跋致。譬如大軍,退敗則怖懅迷悶,臥地似死;親族見之,欲知活不,以杖鞭之,若[14]癮[15]疹起者,則知必活。菩薩亦如是,皆是肉身,何以
鞞跋致
鞞跋致出自《佛學大詞典 》,鞞跋致的解釋和意思 梵語vivartya。意譯為退。謂初發菩提心之菩薩,退失其所修之行。反之,阿鞞跋致(梵avinivartani^ya )即不退轉之意。
阿鞞跋致菩薩摩訶薩II
「復次,須菩提!若惡魔於阿鞞跋致菩薩前化作八大地獄,一一地獄中,有千萬億菩薩皆被燒煮,受諸辛酸苦毒。語菩薩言:是諸菩薩皆是阿鞞跋致,佛所授記,墮大地獄中。汝若為佛授阿鞞跋致記者,當入是大地獄中;佛為授汝地獄記,汝不如還捨菩薩心,可得不墮地獄,得生天上。
老實念佛 – 《大乘無量壽經白話解》180 發大誓願第六
凡夫去了就是阿鞞跋致。他雖然是阿鞞跋致,他不退轉了,可是他還是凡夫;雖是凡夫,可是他已是阿惟越致。此土眾生往生到極樂世界,一般還都是生到凡聖同居土,你不是生到方便有餘土,實報莊嚴土,所以還是容易去呀。那往生之後所貴者,就是成為阿鞞跋